bb贝博下载:
2019年初对于越南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日子,随着日思夜想的64辆T-90S主战坦克开始相继交付,越南的装甲力量实现了跨代的提升,这也让越南的各大邻国倍感压力,纷纷采购新一代的主战坦克。其实虽然有了T-90S,但是短期内越军的装甲实力还是难以提升,因为这64辆T-90S和越南规模巨大的老爷辈坦克比起来还是相形见绌,越南军队目前装备超过2000多辆的T-54/55、T-62以及63式水陆坦克,此外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大演习中,越南军队更是亮出了ASU-85空降坦克歼击车这样的绝版武器,这种武器曾是苏联空降部队的利器,但是受制于火力因素,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便逐渐开始退出了苏军现役。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款红军空降兵曾经的荣光。
▲出现在越南演习场上的ASU-85空降坦克歼击车,其实这些装备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越南封存起来了,到了新世纪不知是什么原因,越南军队又重新启用了这款老爷辈级别的古董武器
其实说起空降部队,苏联军队向来都是极其重视的,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就专门成立了空降兵司令部将这些部队分离出来,以1941年为例苏军一共拥有5个空降军,鼎盛时期人员规模甚至到达了10万,而且这些空降部队在苏联领导人眼中是不同于普通步兵的精英。此外在空降装备方面苏联人也是捷足先登,从1928年开始苏联人就利用TB-3轰炸机改装成的装备载具进行各种实验,从轻型汽车到中型卡车,从中小口径火炮到T-27轻型坦克,相继出现在了苏军1935年举行的基辅大阅兵上,可谓是赚足了各国观察员的眼光,只可惜空降兵技术在那个年代并不成熟,这些空降下去的装备大多数都被损坏,并不具备真正的实战意义,不过就总体而言当时世界各国基本都不了解空降兵这一新兴兵种,就在苏联正准备进一步探索时大清洗爆发,苏军对于伞兵机械化的探索就暂时停滞了。
▲苏联TB-3改装的战机在空投T-37轻型坦克,为减少所受到的冲击,这些坦克被空投到了水面上,但是在实战中此举绝对没意义,此外苏联人还会将轻型坦克挂载在飞机上,直接降落到前线机场,不过直接空降的坦克结局很多就跟下图类似
▲为了提高空降战车的实战意义,苏联人甚至搞出了飞行坦克,只可惜大清洗让苏联损失了大量目光远见的将领,这种设计也被认定是破坏红军机械化建设的产物从而被废弃
到了二战,这些被视为精锐的空降部队并没取得成功,只是被当成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填的特殊步兵,在1943年9月苏军计划的在第聂伯河畔空降大量部队行动中,原计划空降的10000人只有4500人成功空降,这些人几乎就成为了德军的活靶子,落地后四处逃窜毫无战斗力,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苏军内部,首先运力不足、准备不足,其次士兵没有高度的自主行动权力,才导致了这场混乱不堪的失败行动。放眼二战所有的著名空降行动,从德军空降克里特岛到美军空降西西里岛再到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作战,空降部队的表现都惨不忍睹。因为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空降部队的火力极弱,机动性极差,而且很难得到地面部队的及时支援,进入敌军后方绝对没还手的余地。二战结束以后苏军用鲜血换来了一个经验,那就是一定要尽快提高空降部队的火力和机动性,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主角ASU-85空降坦克歼击车。
▲现如今保存在库兵卡的ASU-76空降坦克歼击车,敞开式的顶棚被帆布包裹着,而且该炮的炮口制退器确实夸张
但是苏联新型空降战车的研制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苏联设计师还是沿着二战的设计思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战时那些为了生产性而不得已的妥协一下子就成为了致命缺点。然而苏联设计师并没有走出这个怪圈,于是拿出了一款ASU-76的设计的具体方案,该方案采用的是敞开式的设计,整体只有6吨重,为了减重能上飞机,战车的装甲甚至还不如装甲汽车,该战车装备一门76毫米的D-56T主炮,为了能让如此单薄的车体扛起这门巨炮(相对于6吨重的ASU-76来说就是巨炮),设计师还为其安装了有些夸张的炮口制退器,但是很可惜底盘还是不堪重负。而且ASU-76空降坦克歼击车浑身上下透露着应急品的味道,如果放在二战也许是一辆好战车,但是当时毕竟是和平年代,更应该注重的是战车的性能而不是生产性。一直到1955年苏联设计师才拿出了一款合格的设计。这就是OKB-40设计局的“573工程”(也就是后来的ASU-85),该战车虽然是D-70型85毫米坦克炮和PT-76水陆坦克的结合品,但是其作为一款空降战车来说完全合格。
▲ASU-85的底盘直接取自PT-76水陆两栖坦克,但是作为坦克歼击车,ASU-85前置的主炮必定会对前部的负重轮产生较大的负担,于是这两对负重轮的间距被放大而且扭杆也得到了加强
既然是空降战车,受到运输投送吨位的限制,ASU-85的装甲防护能力并不是很出色,整车大量采用大角度的倾斜装甲,正面装甲厚度只有45毫米,侧面只有可怜的13毫米,防护能力甚至不如二战时期的SU-100,但是好在该车车体比较低矮,着弹面较小,可提供不俗的生存能力,为了应对未来有几率发生的核大战,该战车还安装了三防装置,15.5吨的重量完全满足空降要求。动力部分安装一台YAMZ-206V型6缸柴油机,最大行驶速度为45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为350公里,为了弥补该车没有炮塔的缺点,苏联设计师为其安装了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原地转向的速度极快,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快速瞄准能力。虽然底盘取自水陆两栖坦克,但是该战车完全不具备在水面浮渡的能力。ASU-85由于天生的不足,只能以优秀的机动换取防护,此外ASU-85一旦投放到战场,势必会遭到西方各主战坦克的围攻,这就需要ASU-85拥有一门强悍的火炮来支撑到己方地面部队到达。
▲上图为苏联ZIS-D-44型85毫米反坦克炮,但是该炮未能赶上二战的末班车,下图红框内就是ASU-85所有的火控系统,主动式红外夜视瞄准仪由上面的两盏红外大灯负责发射红外线,大灯下方则是白天使用的白光瞄准镜和近距离使用的全景瞄准镜
在主炮方面设计师首先选择的是T-54/55的D-10T型100毫米线米的整装弹药对于有严格尺寸要求的空降战车来说实在是有些勉强,发射时炮手必须将火炮调整到一定的角度,弹药储存和射击后的抛壳都非常不方便,于是设计师就将目光放到了陆军版的ZIS-D-44型85毫米加农炮上面(后来的坦克炮版本是D-70型,两者的区别就是后者结构更紧凑,而且后坐行程也快速缩短),这种火炮的最大炮口初速高达1150米每秒,在发射RP-367P次口径高速曳光穿甲弹时能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60度角的150毫米厚均质钢装甲,安装抽烟装置,左右射界仅仅为11度,最大俯角为4.5度。
▲反冲式伞降系统,该系统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该系统过于复杂且成本比较高,准备时间极长
运输机投放ASU-85伞降坦克歼击车时采用的是苏联最拿手的反冲式伞降系统,首先战车滑出尾舱打开降落伞缓慢下降并伸出一个类似于探地杆的装置,探地杆接地后反冲火箭立马开始工作产生反冲推力,来帮助战车安全不受损坏的降落。
▲ASU-85曾在苏军入侵布拉格事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仅仅用了数个小时就控制了捷克国防部、广播大楼等重要目标,并配合了后续的地面部队完全控制布拉格
在苏联的战役体系中,空降兵绝对是重要的一环,被看做是插入敌方纵深的一把尖刀。在进攻开始前空降部队就会根据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和己方航空兵的支援半径确定空降纵深。在航空兵和远程火炮的支援下从敌方主力后部发动攻击从而配合正面地面部队的主攻,为了确认和保证空降部队能够在包围圈内支撑到己方部队到达,苏联空降兵需要一款能够拖住敌方坦克部队的重型装备,而这款装备则正是ASU-85空降坦克歼击车。